霍——浆酒霍肉、磨刀霍霍、出自先姓,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灭霍,将霍地封给先且居,称霍伯。
出自姬姓,以国名为氏,据《元和姓纂》及《广韵》所载,公元前十一世纪,周朝初年,文王第六子叔处,受封于霍国(在今山西省霍县),其时霍叔与管叔.蔡叔共同监管殷商遗民,称为"三监",周成王时,武庚伙同霍叔等叛乱,平息以后,霍叔降为庶人,霍国后裔,以国名"霍"为氏。
霍姓的起源于山西,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,就是距现在3100多年前,周武王把他的弟弟叔处封在霍地,就是现在山西省临汾地区的霍州市,称为霍国,后来霍叔和蔡叔、管叔一起奉命监管殷商遗民,当时称他们为三监,在临汾市郊区的高堆村居住的霍氏人家,就是汉代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后裔,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,已经生活了2000多年了,到了1000多年前的宋朝时期,就有霍姓人氏迁徙到广东、海南、江苏和福建等地,晋太公灭霍后,晋国的政治和社会陷入混乱之中,汉献帝时,天下大乱,军阀混乱,外来入侵,世事艰难,灾祸绵绵,王朝更迭,不绝于史书的天灾人祸。
宋朝时期,便开始向广东、诲南、江苏、福建等地迁移,广东佛山市石湾区澜石镇石头村,就建有明清时期霍氏祠堂,明末清初,居住广东、福建沿海一带霍姓族人,经彭湖列岛,开始向台湾迁移,形成了台湾今天的霍姓族氏,霍姓人氏向外迁徙不是孤立的,与中原的移民有着同样的社会背景,朱元璋下令山西向外移民,从洪武三年(1370年)至永乐十年(1416年)明朝先后八次移民,洪武年间洪洞大槐村移民,霍氏子孙部分迁往异地他乡,也有外出居官,或甘肃或广东,逐居外地。
明朝洪武二十四年,临汾霍裔向下为官,让其子弟某隋肃王朱瑛到甘肃、兰州练兵.官至参将或副将,其子孙散居于靖远、会宁、海源一带,时至今日,霍氏后代播迁于全国,描迁于海外,乃至全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