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——起源有三,出自陕西、出自祁姓。商朝后期,丹朱后裔刘累的后裔封为豕韦国君。西周初期改为唐公。周成王时,唐公迁于杜,降公爵为伯爵,遂称唐杜氏。后来,周宣王杀死无辜的杜伯,杜伯的子孙出逃。杜国灭,杜姓自此问世。
出自外姓和外族的改姓。由于民族之间的不断交流,互有基因流动。南北朝时,北魏鲜卑族独孤浑氏族改为杜氏;北宋金国女真族徒单氏族改为杜氏;清朝满洲八旗都善氏、图克坦氏等氏族均集体改为杜氏。
另外一股则是上古时善酿酒的杜康之后、杜姓人的居地或迁徙地在陕西甚多,而且比较兴旺,如长安县的杜陵、杜曲,西安市的杜城、杜村,咸阳市的杜邮等。
先秦时期,杜氏播迁繁衍于今山西、山东、湖北、四川等省。汉代到南北朝时期,杜氏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,安徽庐江霍山,浙江杭州,湖北襄阳,江苏高邮,河北临漳、正定,山东潍坊、章丘等地,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。
杜氏经数千年的生息繁衍,遍布大江南北,但尤以京兆(今陕西西安东北)、汉阳(今湖北长江以北地区)、南阳(今河南南阳)之地的杜姓家族最为繁盛。